梅华龙

克里米亚哥特人、纳粹与锡安主义叙事:一个有趣的细节

今天无意中读到一段关于“哥特人”的故事,似乎与上世纪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有点相似性。想来既有趣,又颇为耐人寻味。

 背景是这样的:众所周知,哥特人是古代的一支操东日耳曼语的族群,其最为著名的历史事迹莫过于南下灭亡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曾长期统治西班牙,直到伊比利亚搬到被阿拉伯人征服。公元8世纪之后,哥特人的王国大部分就慢慢消失了。唯独在东边的克里米亚半岛(俄、乌争议地区)的哥特人留存到十八世纪,消失不过三百年。



 20世纪,克里米亚已经是苏联领土,但在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德国占领。纳粹想将德国定居者迁到克里米亚,即要在这个地方进行殖民活动。但即便是纳粹,做这种事也需要个理由才行。于是,他们打起了古代历史的主意。他们说,克里米亚过去是哥特人的聚居地,而古代的哥特人和德意志人同宗。因此,克里米亚是“日耳曼人”的地盘,而作为哥特人亲戚或后代的德意志人,当然是这个地方当仁不让的主人。



 从语言上说,这似乎也有道理。哥特语是东日耳曼语,德语是西日耳曼语。学过德语的人,连猜带蒙大概能读下来哥特语的主祷词(Atta unsar thu in himinam...“我们在天上的父”,除了第一个词都看得出和德语有关系)。

 在纳粹占领时期,克里米亚的考古和历史研究就开始致力于证明克里米亚的哥特属性及其与德国人的关系。据说,希特勒曾经号称“克里米亚只属于德国人”,其他族群的人应该被赶走。此外,克里米亚当地的地名也被更改了,有些地方被称为“Gotenland”、“Gotenburg”、“Gotengau”、“Theodorichshafen”,以突出其“哥特”和“日耳曼”属性。

 单独看纳粹的这些行径,似乎也没什么特殊之处,但如果结合20世纪的锡安主义“移民”行为,事情就更有趣了起来:首先,外来居民试图在某地建立一定程度上排他性的定居点;其次,他们号称在历史上此处的居民是自己的亲戚和祖先;再次,这些人重视古史和考古研究;最后,更改当地的地名。



 锡安主义“移民”与大部分欧洲向外殖民扩张的案例之间最大的区别某种被认定的“历史联系”。但是,对“历史联系”的强调其实也并非其独有。纳粹向克里米亚的扩张同样使用了这类“论据”。当然,有人会说,现代欧洲犹太人“本来就是”古代犹地亚、犹大居民后代,但哥特人并不是德意志人。后半句对,前半句本身是一种观点而并不一定是事实。毕竟,“犹太”经历了从地域到族群再到信仰传统的转变,并且改宗到犹太信仰在古代一度也是屡见不鲜的。再者,早期移民到巴勒斯坦的欧洲锡安主义者,很多并不会希伯来语——那时候希伯来语早不是活生生的口头语言了;但德语和哥特语的相似性倒是真的。而且纳粹的殖民者倒也无需“复活”某种日耳曼方言。这说来有些戏谑——但如果我们接受欧洲世俗锡安主义移民的叙事,那么纳粹德国的叙事也并没有弱很多。

 然而,这两套话语体系命运大为不同。纳粹以古代历史促殖民的说法早就破产,甚至可谓是鲜为人知了。但锡安主义以古代历史立国的神话却成为了一些人眼中颠簸不破的真理。很有意思。

参考文献:

Nikita Khrapunov, "The Crimean Goths in the Russian Imperial and Soviet Periods: In Between of History, Myth, and Politics," Amsterdamer Beiträge zur älteren Germanistik 80 (2020): 214–219.

还有两本德语书里也提到过,一本德语的哥特人历史,开头提了一句;另一本很新的德语克里米亚历史估计也提了,但还没读——不得不感叹,德语很多资料比英语材料多而且新。希望以后能多从德语直接引介到汉语。


评论(1)

热度(154)

  1. 共1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